必赢bwin(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2023

建投动态

新闻中心

——站在事故背后对安全的思考

从2016年11月24日起,“江西丰城电厂”这几个字跃入了人们的视线。紧接着,是几个纠心的数字:22、40、67、74!再接着是从中央到地方接连不断的安全会议。

数字是冰冷的,不仅是那个74,那怕是120万又如何?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在忙碌什么?是我们的脚步太快,还是我们的灵魂太慢?是什么,让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最初的方向?

安全管理是依附于生产而存在的一项工作,说安全第一,生产绝不是第二。在现实中重生产而轻安全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难开展原因有很多,诸如: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安全管理者有职无权等等,而且安全工作与社会发展阶段的许多因素都有关联。那么在目前条件下如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呢?谈些个人粗浅认识。

首先,安全需要思考。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用1513名乘客和船员的生命作为代价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意识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

我们常常说屁股决定脑袋。什么意思?难道屁股真的比脑袋更厉害?不是的,所谓的屁股是位置,是一个人站在什么位置上说什么话。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专职的人员去思考安全、去抓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必然不是偶然。当我们的生产部门、当我们的一线项目部一心抓进度、抢进度的时候更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去细心冷静去思考。法律上哪些是不允许的?规范上是怎么要求的?在危险作业前必须采取哪些安全措施?抢进度的同时哪些安全措施应该跟进?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去思考、去落实,如果一说抢进度大家都去忙着往前赶,匆匆忙忙难免会出现纰漏,当纰漏发展到一定程度事故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

对安全的思考不仅限于施工现场和生产过程的思考,还应该包括企业发展中对安全的规划和设想以及目标的制定。要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下真功夫来抓。

其次,安全需要科技。

说到安全也许许多人会认为和科技拉不上关系。其实,就建筑施工来说,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次工艺的改进必然会引起安全保障提提升。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全钢爬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过去,我们在高层施工中用悬挑架,虽然经过了钢架管、槽钢、工字钢的多次改进,对工字钢的规格型号也提出不同的改进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的因素。现在许多项目都在用“全钢爬架”,从本质上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由此可见,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引领安全生产,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

第三,安全需要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企业应创造机会让安全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安全工作人员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对安全岗位工作的职工应该给予相应的地位方便工作的开展、发放专项津贴留住人才,防止形成只有在发生事故后,在责任追究时才想起安全管理人员的现象。对于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宣传等资金投入必须充足。

在经济社会中,大家都很看重效益这个指标。但效益往往是与投入密切相关的。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也是有效益产生的,但安全上的效益是间接的,不象生产和经营那样直观。在安全管理中有种管理方式为“影子效益”,说的是只有在出事故之时,你才能知道事故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信誉影响有多大。这些避免了的损失就是影子效益。现实生活中忽视“影子效益”所造成的教训对一些企业来说是非常惨痛的。影子效益的产生必然要求相关安全投入。而许多企业往往就是忽视了会产生影子效益的安全投入。住建部专门发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对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提出要求,而现实中安全部门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安全人员配备不足也时常可见。调查显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对威胁的响应能力不仅与人员经验水平和关还与人员配备数量密切相关。一个人可以很有能力,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许多时候关注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样,首先会去关注GDP的大小。但如果不从更深层次去发掘,很容易忽视了在“绩”的背后也许牺牲了许多本不该牺牲的因素。是否付出了太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安全生产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许多时候我们更多地关注了经济,而遗忘了细胞自身也需要成长。首先得保证了细胞的可持续成长才能谈到经济的可持续性。毕竟在经济细胞这个词语中细胞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指标,而忽视了安全,企业终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第四,安全需要文化。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切尔诺贝利事故最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为的就是解决核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史。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于思,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五,安全需要“用心”。

我们每个人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背上书包去上学,父母叮嘱我们最多的是“小心”。“当心”、“小心”,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词语。说到底是在提醒要安全,可见,安全离不开“心”。过马路时遇到红绿灯一不小心,早迈了脚步,就有可能被辗到车轮底下。走过工地时,如果你只顾向前,忘了看头顶、没有当心脚下,不是碰了头就是扎了脚。风险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相伴而行,我们只有时时刻刻“当心”、“小心”、“用心”,才能识别风险、消除隐患、杜绝事故。

安全的需要还有很多:安全需要制度、需要责任、需要担当、需要压力、需要考核……不是安全需要的多,而是因为安全本身就有“全部”的内涵。安全对个人是一种家庭责任,对企业是一种社会责任,对国家是一种和谐稳定的需要。但无论如何安全离不开一个“心”字,只有用心去思、去想、去管、去做,去敬畏自然、去尊重生命,这样,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把秋衣扎进秋裤里,把秋裤扎进袜子里,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这是一段网络流行语。是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同时也应该尊重生命。那么,我们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如何体现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上呢?我想: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这是我们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